消除风险隐患 重庆各区县全力确保食药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风险与隐患仍然存在。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今年以来,我市各级食药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在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督查检查、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应急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食药安全风险防控“防、查、治、消”新格局,并取得较好效果。
南岸:关口前移,“大数据”分析研判主动发现风险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本质就是风险管理,重在“治未病”。
“南岸区的做法就是将食品安全监管的关口前移,通过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参与的方式,以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为突破口,化解群众关于食品安全的隐忧。”南岸区食药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目前已投入运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在全区15个大中型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二是建设南岸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系统;三是组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小组。
其中,该区正在开发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系统中,“大数据”正在成为杀手锏。据了解,通过该系统,该区食药监分局与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各镇街食品快检室联网,检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 实时上传,极大的提升风险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该区食药安办则通过该系统同时汇集区食药监、农业、卫生等部门各个环节抽样检测数据,实时掌握了全区食品安全风险状况,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风险防控。
同时,该区食药安办每月根据全区食品安全“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精准的决策服务,进一步提升全区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江津:严格监管,“零容忍”严厉处罚强力遏制风险
“加强食药监管,使违法者受重处,守法者得利益的导向越强烈,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就会越小。”江津区食药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践行这一理念,该区自今年初以来就印发了《机构改革期间全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工作方案》,并以市局“四大行动”安排部署为主线,针对行业潜规则、问题频发领域、重点高风险品种,组织开展酒类产品质量安全、“五毛”食品、火锅类餐饮“地沟油”、食用农产品质量、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医疗机构等专项整治20余起。
截至今年7月23日,该区共计排查风险隐患579个,整改到位455个,约谈企业16家次,停产停业18家。发出协查函15份,收到协查函及回函15份,下达问题食品召回通知书17份,确保问题食品召回率达到100%,不合格处置率达到100%。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整治。
同时,为形成持久的强有力震慑,让风险消亡于萌芽,该区还坚持监管必查案,查案必从严的原则,通过召开法院、检察院、公安、食药监等12部门行刑衔接工作会,联合印发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文件,与检察院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联席会等工作,建立健全了行政处罚和行刑衔接制度,让违法犯罪接受最严厉处罚。今年上半年,共计实现立案127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4件。
巫山:稳妥处置,“快速反应”应急处理有效化解风险


我们专注EHS 只为您的高效工作关注“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