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拟将“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
支持
网友@坦诚哎佳佳说,这就是病,是病就要治。
网友@58518说,啥事情成了障碍就是病。
反对
网友@聪明得像块砖说,玩个游戏怎就成了精神病。
网友@吃爆了不撑说,我是个精神病,谁还敢骂我?
如今,对许多人来说,智能手机就像身体的一部分,醒来第一件事、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手机。如果手机没带在身上,内心就会感到不安。说离不开手机,更多的青少年其实是离不开手机上的网络游戏。有些人为了玩游戏,耽误了学习、生活甚至正常的社交,这种行为常被大家称为“上瘾”。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国际疾病分类(ICD-11)》(草案),拟将“游戏障碍”添加到成瘾性疾患章节中,通俗解释为精神疾病,引起广泛关注。“网瘾少年”这个现代游戏人对自己的戏称,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被用在沉迷于游戏的病患身上。
“游戏障碍”到底是什么
据了解,《国际疾病分类》是确定全球卫生趋势和统计的依据,也是报告疾病和卫生状况的国际标准。医生使用它来诊断病症,并由研究人员对病症进行分类。目前的ICD-11只是一版草案,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由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国际催眠治疗培训师,天津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委、秘书,天津市泰达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萍告诉记者,“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大多会出现行为和心理的问题。按照世卫组织的定义,凡是精神障碍必须具备四点,即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游戏障碍’患者不能随便定义,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规范,以及后续治疗方法。”刘萍说,在本次发布的ICD-11草案中,“游戏障碍”被定义为一种游戏行为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也会将玩游戏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称,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不过也提到,参与游戏的人应该警惕他们花在游戏活动上的时间,特别是当他们因此而无暇顾及其他日常活动,并警惕游戏行为模式引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变化。
如何避免孩子游戏成瘾
一名“老游戏迷”告诉记者,从他刚开始玩一款游戏,一无所有到之后游戏中的通关、交友,并且得到满足感,是不好戒掉的原因。游戏里有诸多关系好的朋友,在游戏里的身份地位大大满足了自身的虚荣心,还有就是对这份游戏投入的感情最难割舍。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从沉迷游戏逐渐变成游戏成瘾甚至患病的严重程度呢?多数受访者认为:孩子游戏成瘾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借用诊断标准规范化契机,通过多方治理,推动网络游戏行业规范化发展。
刘萍认为,政府应促进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而家庭更是预防孩子游戏成瘾的“第一防线”。“有时候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同时,我也会对家长进行心理治疗。”在刘萍看来,孩子游戏成瘾有很多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不得当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除了对游戏成瘾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孩子父母也需要进行亲子教育的系统培训。
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四中学心理老师蒋茂泉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如果让孩子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可能对学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到让他们劳逸结合,再增加关心和陪伴,减少孩子独处的时间,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带去情感上的慰藉,就可以降低孩子沉迷游戏世界的可能性。
刘萍建议,如果家中孩子喜欢打游戏,那么应该限制一定的上网时间,如果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培养孩子一些户外爱好,周末一起出去运动,带着孩子多与同龄人一起游玩,帮助孩子把握好学习、放松、运动的时间表。
“游戏成瘾的患者大都自控能力不够,他们更需要家人的关怀引导。”刘萍表示,如果孩子沉迷游戏,并且觉得从中可以获得愉悦和快感时,家长长时间与其对垒,反而会适得其反,应该学会积极进行心理沟通。
相关链接
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网民达7.7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53亿人,网络游戏用户超过5亿人。企鹅智酷联合腾讯电竞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竞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电竞用户1.7亿人,其中25岁以下占据六成。
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的海外实际收入多达72.3亿美元。《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很多网游月均充值额超过 1000 万元,最高月充值总额超过8亿元。《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营业收入约为2189.6亿元。其 中,网络游戏 对行业营业收入贡献较大,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约为2011.0亿元,家用游戏机相关营收约为38.8亿元,游戏游艺机预计全年约为135.8 亿元,VR游戏 收入4.0亿元。
有人认可 有人反对
打算将“游戏障碍”写入ICD-11提交明年世卫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也正面临来自医学界、游戏界的大量质疑甚至反对。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将游戏成瘾视为“精神障碍疾病”。美国心理学协会旗下一媒介心理学组织也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一份政策声明,对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草案表示担忧,称目前的研究基础并不足以应对相关问题。
美国娱乐软件协会(ESA)曾发表声明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11文件,仍然还是一份正在被讨论和检视的草案。世界各地的多位专家也都表示要对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游戏障碍”保持警惕,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正常健康的心理状况被误判为疾病。不少大型游戏协会也发表了联合声明,称全球共有二十几亿的人正在安全地享受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游戏寓教于乐,受到广泛认可。
对争议问题,刘萍说,首先“游戏障碍”和“爱玩游戏”是两个概念,正如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这不代表玩游戏本身有问题。其次,从新闻中了解到,反对声最强的多是一些娱乐游戏公司,因为如果“游戏障碍”被正式列入精神障碍疾病,这些游戏生产者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从医学角度上来讲,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将会提供更为专业的依据,同时会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对这类疾病进行分析判断。对真正治愈的标准以及治疗方法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帮助。“因为只要认定成一种疾病,就会有人来研究,就不让坊间一些‘野鸡’治疗学校、医院将这些‘病人’作为谋利手段,而且会让医生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而不是以强迫症或者抑郁症来替代。”刘萍说,相对而言,她就比较支持,因为对病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他们更加负责任。
把游戏当“头等大事” 却让生活“脱轨”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各种网络游戏层出不穷,青少年极易受到网络游戏的诱惑。我市一些小学老师表示,一些小学生背着父母彻夜玩游戏,以至于早上上学时睡眼惺忪。而在


我们专注EHS 只为您的高效工作关注“EHS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资讯